商广网

“刘腾龙”的隔代传承

[ 时间:2013-06-14 08:51:02 | 来源:商广网 ]

  打心底说,我对刘兰亭的做法持保留意见,让16岁的孙子刘恩来辍学精心钻研做笔,担起刘腾龙笔庄第七代传人的重任,于学业上有些可惜。但刘兰亭似乎铁了心,刘恩来似乎也乐于为之,别人还能再说什么呢?

  刘兰亭是刘腾龙笔庄第五代传人,笔庄的第六代传人主要是做销售、跑市场,在制笔的工艺上主要还是刘兰亭把关。随着年事渐老,技艺上的传承成了刘兰亭心里的头等大事。“现在眼已经花了,很多精细的工艺已经不能亲自操刀,好在腿脚还好,身体和精神状态还可以,但十年、二十年以后呢?我总不能让这传承两千年的技艺在我手里消失了吧?如果那样的话,我就对不起先列!”这是刘兰亭的心里话。

  刘腾龙是刘氏制笔第六十二代传人,1858年刘腾龙携全家移居宁陵县城,开设了刘腾龙笔庄,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。如果从根上算起来,刘兰亭是刘氏制笔的第六十七代传人,刘恩来应在第六十九代之列。

  传承那么久,历经朝代更替,几经战乱,刘家先人颠沛流浪,多次迁居,制笔技艺都没有丢,也难怪刘兰亭把制笔技艺的传承看得那么重。也许,那种技艺传承的历史责任感,以及内心对年事渐老的焦灼,迫使他尽早做出决定。

  刘氏制笔成名于“材”“艺”

  有句广告语说“药材好,药才好”,套用在制笔上也是合适的,“笔材好,笔才好”,要制好笔,首要的是要用好材料。刘腾龙笔庄的毛笔在用料上比较考究,主要选取浙江的羊毛、东北三省的辽尾(黄鼠狼尾毛)、江西的紫尖(山兔脊背上硬毛)等,这些地方因为气候、水土等原因,所产毛料品质非常好。

  还有句话说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再好的玉料不经打磨和精细刀工的雕琢,也成不了无上的珍品;再好的毛料,没有精细的功夫,是做不出好笔的。刘兰亭说,作为一个精细手艺活,最难传承的就是技艺,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,是做不出好笔的。

  刘腾龙笔庄有120多种毛笔,每一个都经过分毛—选毛—脱脂—去绒—装毛—齐毛—梳毛—修毛—成头等82道工序,纯手工制作而成,每只笔都具有“尖、圆、齐、健”四大特点。有人曾这样评价刘氏毛笔:毛头收拢,锋颖锐利,犹如锥状;润笔可粗可细,笔尖收纵运转,笔豪劲健自立;着案起落,弹性适度,宜书宜画,经久耐用;其笔杆,檀木古朴,象牙端凝,陶瓷典雅,玻璃晶莹,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佳品。

  由于用料考究、技艺精湛、造型富有特色,刘氏制笔在苏、鲁、豫、皖很有口碑,在全国制笔业享有“南胡北刘”的美誉。近年来,刘腾龙笔庄的羊毫、紫毫、狼毫、胎发等高中低档七大系列百余个品种,畅销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20多个省(市),产品多次荣获省优、部优称号和全国文房四宝“金鼎奖”。在2013年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上,刘腾龙笔庄制作的“三商套笔”又荣获银奖。

  近来,刘腾龙笔庄被评定为“河南省老字号”、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刘兰亭个人还被评定为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,应该说这都实至名归。

  精细工艺需要“童子功”

  选材,谁都可以干;技艺,不是谁都能学得好的。

  刘兰亭说,要选好制笔毛料,只要掌握分辨要点,熟悉好料子的几个特点,基本就可以了,但学好这82道工序的要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  在位于市区长江路上的刘腾龙笔庄的展览台上,记者看到一种“纯紫尖”。对这种笔的介绍是“紫毫笔,尖如锥兮利如刀”,这种毛笔可用来书写小楷,作画时可用这种毛笔勾线。刘兰亭说,这种“纯紫尖”即“七紫三羊”,用料为七分紫毫、三分羊毫,制作毛笔时要把处理过的毫毛平铺在桦树皮制成的“折子”上,按长短顺序排好,最后捆扎成一簇。制作其他笔头,一般只需要一两个“折子”即可,而制作“纯紫尖”则需要四个“折子”,非老技师不能胜任,“纯紫尖”笔头长不足二指,制作工艺相当复杂。

  要学好这种高度精细的手艺,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不行,如果仅仅是时间上的事,刘兰亭不发愁,在手艺的传承上,十年不算太长,关键是,其中有一个环节非要从“童子功”抓起不行,那就是齐毛。

  制作一个优质的笔头需要三次齐毛的过程,把毛摆齐、齐圆,需要有高度敏锐的手感,一分一毫差错不得,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手适应毛的过程。刘兰亭说,一个人过了18岁,骨架就定型了,手骨一旦定型,就没有了可塑性,所以说,如果一个人过了18岁再练习齐毛技术,就只有让毛跟着自己的手感走,毛细,手指粗,齐毛的精准度就很难达到。

  按照制笔业内的要求,练手指的灵活和敏锐度必须从娃娃抓起,一般从八九岁开始最好,最迟不能超过16岁。刘兰亭说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指的适应性强,天长日久的重复这样一个动作,就会形成“制笔手”,手指会根据毛的需求形成无意识的高度配合,达到这个程度,手法就算过关了。

  刘兰亭的制笔技艺就是从八九岁开始学起的。那时,他跟着伯父刘家祥学习,通过这种枯燥的练习,他掌握了毛笔的制作技艺。随后,他背起自己亲手制作的毛笔到各地推销。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院校均有书法课和美术课,他的毛笔的生意一直很好。

  在孙子的身上复制自己的历史,这是刘兰亭的真实想法,这于笔庄来说,是传承,于刘恩来来说,是继承,是责任,也是担当。作为一个家族式的技艺,没有什么比生生不息的传承更为重要。

  小男孩承担着大责任

  刘兰亭有两个孙子、一个孙女,分别叫恩起、恩来、恩惠。刘兰亭当初给他们起名的想法,是祖先给刘家留下了一门吃饭的手艺,刘家人所吃所用都是祖上的恩惠,所以,自己深怀感恩之心,无论自己吃千番苦、作万般难,也要将刘氏制笔发扬光大。

  自小受着爷爷的影响,刘恩来小小的心灵里播种着技艺传承的种子。他说:“哥哥已经超过18岁了,上了大学,他也不热这一行,我再不学这一行,这技术到我这一辈都丢了,我就是牺牲学业,也要把技术学好。”

  刘恩来虽然仅有16岁,但1米8多的个头、160多斤的体重让他看着颇像一个大人,只是那说话间稚嫩的腔调和流露出的顽皮笑容还有些孩子气。“让他放弃学业,学习制笔技术,是经过全体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会议讨论后一致通过的,这是全家人的意见,也是全家人慎重讨论后的结果,最重要的是刘恩来自己愿意这样做。”刘兰亭在和记者谈话时,不断地强调这一点,他的用意在于强调这是家庭民主决策的结果,不是他“一言堂”的结果。

  刘恩来现在已经会背很多制笔的口诀,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功。他说,现在自己已经会分毛、选毛,在齐毛、垫毛时,能一坐一晌,也不觉得累和困。因为人高马大,他还能干一些体力活,像脱脂、去绒等工序,也能干。

  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一个老字号,它们的传承责任,一般是由一个流派或者一个家族来担当,流派或家族的兴衰,关乎它们的保护和发展。在这种历史传承的过程中,总要有人做出牺牲,勇于担当,就刘腾龙笔庄来说,它的传承概莫能外。

免责声明

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本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。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商广网”的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组织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,违者必究。
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

内容导读

·梵心老师荣获首届《善缘名师》快手推选大赛第..
·革命圣地“文化风”吹到莫干山下
·“文艺创新、生产、评论与传播”影视行业项目..
·纪六孃甜皮鸭:乐山美食榜上的孃孃婆婆们,到..
·世界品牌成长背后的文化力量——来自2024世界..
·广天藏品主办,2024生肖龙钞特殊贡献奖王其钧..
·杨树龙——中国著名的美术书法家、原中阿书画..
·“澎湃中国红·文化与品牌交流会”在沪成功举办
·以红色经典引领中国式现代化——“澎湃中国红..
·“澎湃中国红”系列阅读活动在嘉兴南湖正式启动
·顾沈江
·重新开始爱上读书,扫描全能王携手安古莱姆书..
·《红观》—色彩与哲学的碰撞
·杨树龙——中国著名的书法家、宁夏回族自治区..
·秦腔名将金杯奖冠军杨昕艳
·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 | 祝贺老槐树缘书院精品文..
·北京国汝廷怀窑艺术馆在京隆重开幕
·当代中国艺术邀请展在英国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..
·诗意江南,传承中华文化基因
·奢活艺术馆:在苏州,邂逅时光之河中的生活艺术